可以同時餵生肉和乾飼料嗎?

F885可以同時餵生肉和乾飼料嗎?

最近更新:2016年1月17日

原始刊出日:2011年9月24日

作者:獸醫琳.湯姆森(Lyn Thomson, BVSc DipHom)(BVSc= Bachelor of Veterinary Science獸醫學士,英國學制縮寫)

原文出處連結:http://feline-nutrition.org/answers/answers-feed-raw-and-dry-at-the-same-time

問:

有人跟我說同時餵乾飼料和生肉不是一個好作法,甚至在生肉餐中加入罐頭也是不好的。為什麼?在生肉餐中,加入加工處理過後的熟食,會讓貓生病嗎?和生肉餐一起吃的時候,加工處理過的食物會造成問題的原因何在?

答:

身為一個餵生肉的獸醫,我常被問到生肉餐會讓貓的健康有什麼轉變。簡單來說,餵適合物種的食物,貓的消化道得以充分運作,貓的身體可以充分吸收與利用生肉中所有天然的養分。貓的身體傾向於偏好以蛋白質和脂肪為熱量來源。在自然的棲息地中,貓吃下的獵物有很高的蛋白質,適量的脂肪,以及極少量的碳水化合物。雖然貓可以使用碳水化合物做為新陳代謝的熱量源,但是消化碳化合物的能力有限。

所以當我們提高貓需要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時,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如果在餵生肉的同時,也餵貓吃高碳水食品,碳水化合物會干擾生肉中的養分被有效率的吸收,有可能會抵消生肉的優點。提高貓食中的纖維含量(乾飼料含有很多維纖維),會加大糞便量、改變大腸菌叢以及發酵型態、改變葡萄糖的吸收和胰島素的分泌,如果纖維含量高,消化能力會減弱。(纖維是便宜的食材,用意是加大食品分量,賣更多錢)

消化能力減弱是什麼意思?

想知道食物如何被消化,我們必須對貓的腸胃道有初步瞭解。想像貓的消化道是一條生產線。如果線上的第一個人沒有效率,其他人的效率當然也會受到連累。貓的嘴巴是用來撕咬獵物。貓的口腔沒有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唾液澱粉酵素,所以消化線上進行第一個消化階段的部位是胃。身為絕對肉食動物,貓的胃部酸醶值是很酸的2(數字越低越酸,越高越醶),適合消化蛋白質以及消滅細菌。

許多寵物食品有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用植物蛋白質取代動物蛋白質。取代後的問題是,這樣子的食品會對消化環境造成衝擊。食物中的肉決定胃的酸度。吃高碳水、高植物蛋白質、低肉類蛋白質的食物的貓,胃部會變得比較醶,酸醶值大約是4或更高。

在一個比較不酸的環境中,生產線的第一個部位開始出現一些問題。胃排空的速度變慢、受污染的細菌沒有被消滅、生肉和骨頭沒有被有效率的軟化或是分解,因為胃部的消化酵素只能在很酸的環境中運作。同時餵加工食物和生肉,會變成整頓飯在消化道中沒有被完全消化。

胃酸是胰臟和肝臟能力的主要調節器,對抵達小腸的食物做出回應。抵達小腸的食物酸醶值是2或更低時,會帶動釋出兩種很重要的荷爾蒙,分泌素和膽囊收縮素。這兩種荷爾蒙很重要,因為缺少這兩者,食物就無法被正常的消化。胰臟製造不出分泌素,膽汁沒有被分泌以消化脂肪。

胰臟製造不出分泌素,膽汁沒有被分泌以消化脂肪,造成的結果是消化不良,以及隨之而來的吸收不良。消化不良的碳水化合物,被不正常的腸道菌叢吸收,酸醶值被改變的消化道,讓不正常的腸道菌叢生長旺盛。脂肪沒有被消化,造成的結果是脂溶性維他命攝取不足,即維他命A、D、E和K(註3)。沒有被完全消化的澱粉和雙醣出現時,對糞便酸醶值造成酸化的影響,因為沒有被消化的澱粉和雙醣在腸道中被發酵。消化道中的酸醶值改變,會影響消化道的效率。消化酵素要在特定的酸醶值內運作,才能發運功能,而酸醶值的改變會影響腸道菌叢。不正常的腸道菌叢對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在人類和動物身上,都是一個已知的事實(註4)。

貓的消化系統在消化煮熟的食物時,會比消化生肉還要辛苦。生肉中有活躍的酵素幫肋消化,而熟食中的酵素比較沒有那麼活躍。從來沒有吃過生肉的貓,可以用貓熟悉的熟食引誘吃下生肉。在貓熟悉的熟食或是以肉為底的罐頭中加入一些生肉,可以幫助轉食。我的建議是,轉食階段盡量不要同時吃乾飼料和生肉。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會減低貓完全消化生肉的能力,而且還會讓貓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當你決定要讓貓轉吃生肉時,應該把乾飼料請出你的家。

我們越來越瞭解許多貓病是一個以上的器官系統生病帶來的結果,因此在所有疾病中,消化系統的重要不能被低估。如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所言:所有的疾病起源於腸胃道。

本文作者Dr. Lyn Thomson畢業於英國的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目前在澳亞大學(Australasian College)研讀營養與環境醫學(Nutri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在符合物種的營養學方面,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提倡者。她目前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執業,同時也經營Raw Essential生食商店,目前已經有八個零售點,提供貓狗各式各樣的生食選擇。

本文譯者謝凱特,譯有「你的貓」一書。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養貓三十年。大約2011年開始餵生食。興趣是讀英文小說和貓生食相關知識。

PS:這篇文章在新浪部落格的原始刊出日大約是2016年九月

PS:想看文章中的註請點原文連結

譯者補充:(2022/05/18更新)

我們家的貓轉食初期是吃乾飼料和罐頭;我先用乾飼料轉成定時定量,貓習慣後開始餵罐頭。吃飯時間先拿出罐頭餵貓,如果不吃或是吃很少就拿出乾飼料,貓吃完後就把乾飼料收起來。每餐都是如此的作法,漸漸的貓願意吃的罐頭分量提高,乾飼料減少。一段時間貓可以整餐都吃罐頭後,開始加入生肉。一開始只加少少的量,視貓吃的狀況調高生肉量。我自己的經驗是調整食物時,速度越慢貓就越能接受,所以換食期主人最需要的是無比的耐心。

每一個換食不成功的貓主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沒有把乾飼料收起來,就算不是二十四小時放著,至少也會放幾個小時,理由是怕貓肚子餓到。我可以理解這種心疼,但是換另一個角度想:餓到是會怎樣?餓個幾小時才吃飯會生病嗎?不會吧,以我身為一個人類而言,我都是肚子餓了才吃飯。如果你怕貓餓到你會心疼,那試著換另一個角度想:戒不了乾飼料,你的貓可能會得到許多疾病,例如尿不出來、糖尿病、腎臟病等等等,那時候難道你就不會心疼?所以現在我們面臨兩種心疼的狀況,一個是讓貓餓肚子的心疼,另一個是貓生病的心疼,我不知道你要選擇哪一種,我是一定選擇餓肚子的心疼,因為貓生病的心疼會讓你傷心落淚,餓肚子的心疼並不會讓你傷心落淚。

當你成功轉成全濕食或是全生肉後,就把乾飼料請出你家!像那個很貴的GO無縠四種肉口味的乾飼料,16磅(約7.3公斤)的包裝官網定價是台幣$2800元,一公斤大約383元;八磅的包裝定價是$1640元,一公斤大約450元。拿很貴的元榆雞肉來比較,一包黑羽雞胸三百公克,訂價是195元,所以一公斤大約是650元,元榆的肉的品質絕對絕對絕對比GO乾飼料用的雞肉粉好,我可以用人頭跟你保證,因為不要忘了,雞肉粉用的雞是四D動物。什麼是四D動物,就是已死的(dead)、快要死的(dying)、失能的(disabled)以及生病的(diseased)。花差不多的錢,當然要買品質好的產品,誰要去買完全看不到食材原形的乾飼料,而且還是用病死動物做的!人道飼養更是不可能(而且這麼貴的乾飼料還含有12%的碳水化合物乾物比,嘖嘖嘖!)。

腎貓一旦確診,都要改吃低蛋白的食物,而且要提高水分攝取(例如打皮下),幫助排出消化蛋白質的廢棄物,也就是bun。這包乾飼料的蛋白質乾物比是51%,含量很高;但是,不管是30%還是50%的蛋白質,乾飼料的水分都只有10%,消化蛋白質的廢棄物,隨著血液流到腎臟時,需要水分幫忙過濾排出身體,為了貓好,你買了50%的高蛋白質含量乾飼料,表示消化蛋白質的廢棄物更多,需要更多水分幫忙排出廢棄物,但是,哪一包號稱高蛋白質的乾飼料,水分不是10%左右?所以,你花更多錢,買更貴的高蛋白乾飼料,結果是提高貓得到慢性腎衰的風險。不要再相信賣乾飼料的商人,在官網寫貓是絕對肉食物物,可以處理高蛋白了。貓是可以處理高蛋白沒錯,但是同時也要攝取很多水分,排出消化蛋白質的廢棄物,這是乾飼料商人絕對不會跟你說的事。

要吃什麼型態的食物比較好?一塊新鮮的雞胸肉,拿來餵貓比較好,還是高溫長時間烹煮到變成乾燥的粉末狀,餵貓吃肉粉(乾飼料的食材狀態)比較好?

最後是關於細菌的問題。多數人對生肉的疑慮是細菌。沒錯,生肉是比較快會生出細菌,所以要訓練你的貓在五分鐘之內把生肉吃完。我剛幫貓轉生肉時,覺得五分鐘吃完是天方夜譚,但現在我的貓全都是五分鐘內吃完生肉。如果不吃,我都是立刻把生肉收起來放回冰箱,沒有留在外面等貓吃這種事,下一餐貓就會乖乖的吃。所有偏食的貓都是主人寵出來的,絕無例外。在餵生肉時,我們能做的是儘量保持肉的新鮮度,把細菌滋生的機率降到最低。而且如同這篇文章所寫,吃全肉的貓胃部酸鹼值是很酸的2,可以殺死細菌。吃乾飼料的貓胃部酸醶值是4或甚至更高,消滅細菌的能力降低。所以吃乾飼料更需要擔心細菌。再者,細菌存在哪裏?細菌存在空氣之中。空氣中都是細菌。既然如此,請問你市面上有哪一個品牌的乾飼料是真空包裝?就我所知是沒有。換句話說,當乾飼料被包裝好時,就開始和空氣中的細菌有接觸,而且在商店架上一放就是好幾個禮拜,甚至好幾個月,這當中不知道生出多少細菌。吃乾飼料才更應該擔心細菌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