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87生肉貓和戶外貓需要注意寄生蟲嗎?
最近更新:2016年1月17日
原始刊出日:2012年11月28日
作者:獸醫基勒摩.迪亞茲(Guillermo Diaz, MV)
文章出處連結:http://feline-nutrition.org/answers/answers-raw-diets-and-the-outdoors-what-about-worms
問:
我的貓吃生肉,包括雞肉、火雞、兔子,有時候吃一點牛肉。貓可以外出,會去抓老鼠並且吃下去,偶爾抓其他小型囓齒類動物。貓自己抓的獵物會讓貓感染到寄生蟲嗎?如果會,應該要多久檢查有沒有寄生蟲?
答:
很不幸的是,吃野生獵物的確是有可能會得到體內寄生蟲,例如蛔蟲、絛蟲、鉤蟲、旋毛蟲、球蟲,同時也有接觸到原蟲、細菌和病毒的可能。
寄生蟲是一種有機體,和宿主有共生的關係。不過,付出代價的是宿主,因為寄生蟲是寄生在貓的體內或體外。寄生蟲很少會蓄意傷害宿主,因為會危害到自身的存在。在大自然中,年輕或是體弱的動物,可能容易受到寄生蟲的副作用影響而死亡,屬於被自然淘汱的一部分。
吃生肉感染到寄生蟲,主要的可能性是來自野外的整隻獵物,例如鳥、魚等等。透過中間的媒介而感染到寄生蟲也是有可能的,例如跳蚤、蚊子和壁蝨。另外,也有可能因為接觸到有寄生蟲的糞便,或是被寄生蟲污染的泥土和水,等等,而感染到寄生蟲。
身為一個獸醫,我相信因為吃被圈養的家畜和禽類,而感染到寄生蟲的風險是很低的。沒有吃生肉的貓生病的風險高多了。
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或以上的貓有感染到寄生蟲(註1)。小貓有可能在出生前就受到感染,如果母親已有潛伏感染。寄生蟲甚至可能會透過母奶傳染給小貓。
吃野生獵物的貓有可能感染到什麼寄生蟲?
蛔蟲
蛔蟲是最常見的貓體內寄生蟲(註2)。蛔蟲有兩種,貓蛔蟲和犬小蛔蟲。這兩種蛔蟲的卵會進入糞便,因此而進入其他貓的體內。蟲卵可以存活在環境中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也有可能是透過中間媒介而感染到蛔蟲,例如一隻吃下蛔蟲卵的囓齒動物被貓吃下去(註3)。
貓蛔蟲會從母貓的奶水傳染給幼貓。當母貓感染到蛔蟲時,幼蟲會寄居在體內的組織中。這對母貓是無害的。然而當母貓生下小貓時,幼蟲會進入乳腺,隨著奶水離開母貓。這是普遍的感染過程。大部分的小貓會有貓蛔蟲(註4)。許多成貓也會從糞便中排出蛔蟲。
絛蟲
絛蟲是長型的扁平蟲體,由許多段的蟲體組合而成,就像火車有許多節車廂一樣。這些蟲體含有蟲卵,從糞便中被排出體外。蟲體外觀類似米粒。有時候會在貓的肛門附近的毛、糞便以及貓床中看到蟲體。從糞便中被排出後,蟲體會移動,類似爬行,以便沿路產卵。
貓最常感染到的絛蟲是犬絛蟲和帶狀絛蟲。犬絛蟲是藉由跳蚤感染。未成熟的跳蚤會吃下絛蟲卵。當貓理毛時,吃下帶有絛蟲卵的跳蚤時就被感染了。所以貓身上有跳蚤時,通常體內也會有絛蟲,反之亦然。
帶狀絛蟲是透過小型囓齒動物傳染給貓,例如老鼠。囓齒動物吃下絛蟲卵後被貓吃下去,貓就被感染了。
鉤蟲
鉤蟲類似絛蟲和蛔蟲,都是附著在貓的腸壁,以貓血維生。貓因此而體內出血,可能會造成貧血和嚴重腹瀉。貓感染到鉤蟲的途徑包括接觸到被污染的泥土和水,或是吃下體內有鉤蟲的獵物。鉤蟲也會直接鑽進貓的皮膚,或是哺乳時從母乳中傳染給小貓(註5)。鉤蟲有兩種,一般鉤蟲和狹頭鉤蟲。貓和狗都是宿主。
旋毛蟲
這也是吃生肉時可能會感染到的寄生蟲。旋毛蟲是一種小型線蟲,身長大約一毫米。幼蟲鑽進身體組織中,造成功能喪失而致病。貓可能會因為吃下獵物而感染,因為旋毛蟲會寄居在囓齒動物體內(註6)。
球蟲
貓可能會因為吃到被球蟲感染的泥土,或是體內有球蟲的囓齒動物,而感染到球蟲。球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蟲,感染到球蟲的貓通常會腹瀉,而且任何年紀的貓都有可能感染到球蟲,不過感染後症狀比較嚴重的往往是幼貓。
如何知道我的貓是否有體內寄生蟲?我應該留意什麼症狀?
如果你的貓毛髮黯沈不健康,而且小腹突出,有可能是體內有蛔蟲。貓可能會體重減輕、腹瀉、嘔吐、長不大。如果蛔蟲進入肺部,貓可能會咳出蛔蟲。其他應該留意的症狀有心情不好、脫水,最嚴重的狀況是貧血。基本上當貓感染到絛蟲或是旋毛蟲時是沒有症狀的。鉤蟲的症狀則是體重減輕和腹瀉。
多久要幫貓驅蟲?
大部分的獸醫是建議成貓有確定感染時才驅蟲。最有效率的確定方式是用顯微鏡檢查糞便,然後選擇最合適的驅蟲藥。
任何年紀的貓,尤其是可以自由外出狩獵的貓,都有可能會週期性的嚴重感染到寄生蟲。這類的貓應該一年檢查一到二次。即使沒有進行糞檢,固定幫戶外貓驅除蛔蟲和絛蟲也是一個合理的作法。許多驅蟲藥可以安全的重複使用。絛蟲蟲體或許會很常見,可以一發現時就驅蟲。有絛蟲的貓可能一年需要驅蟲四或五次。
母貓應該要在生小貓前就檢查糞便。如果有寄生蟲要徹底驅蟲。這麼做或許無法保護小貓免於感染任何寄生蟲,但可以減少感染的可能和嚴重性,如果小貓還是有被感染到。事先驅蟲也可以保護母貓,進入健康的孕期。
副作用
驅蟲藥的副作用通常會在服藥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出現,雖然副作用並不常見。出現副作用的貓通常是小貓、體弱或生病的貓。有腎臟問題的貓更容易出現副作用。
常見的副作用:
- 嘔吐
- 沒胃口
- 唾液分泌增加
- 腹瀉
其他的副作用是無精打采以及反應遲鈍。也有可能會在貓的糞便中看到蟲體。如果貓服下驅蟲藥的二十四小時之內,有出現以下的副作用,應該要就醫:反應遲鈍、抽搐、服藥後一小時內嘔吐,以及易怒。
驅蟲的產品
超級市場、寵物店和獸醫院有許多不同的驅蟲產品。在決定購買之前,事先詢問獸醫的建議是很重要的。有些驅蟲產品對蛔蟲和絛蟲兩者都很有效,有些可能只是對其中一種有效。在獸醫的建議下,定期幫貓驅蟲以及預防跳蚤,可以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我要怎麼做以預防貓感染到寄生蟲
- 不要讓貓外出可以減少貓捕捉以及吃下野生獵物的可能性
- 如果你的貓可以自由的外出並且吃下野生囓齒動物,每六個月要請獸醫檢查貓的糞便,以確定體內有無寄生蟲
- 在有需要的狀況下,遵循獸醫的建議使用驅蟲藥
- 隨時徹底清潔貓砂盆
- 跟信譽良好的廠商購買肉品
雖然以上的作法可以降低風險,但是並無法消除所有風險。室內貓還是有可能會抓到跑入屋內的獵物,而且室內貓也有可能會感染到跳蚤。
本文作者(獸醫)Dr. Guillermo Diza畢業於秘魯利馬的 Universidad Mayor de San Marcos。他目前在利馬執業,同時提供許多當地的動物救援組織獸醫服務。
本文譯者謝凱特,譯有「你的貓」一書。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養貓三十年。大約2011年開始餵生食。興趣是讀英文小說和貓生食相關知識。
PS本文在新浪部落格刊出的日期大約是2016年9月
PS要看文章的註請點原文連結
譯者補充:
在我讀過的生肉文章中,包括Your Cat 這本書,我一直在翻譯的『貓科營養』網站、獸醫皮爾森的網站、Anne的網站等等,都沒有提到吃生食就要定期驅蟲。不知道為什麼台灣餵生食的貓友會自動衍生出這個想法。
為什麼吃生食的貓沒有必要或是沒有比較多的必要定期驅蟲?因為大部分的寄生蟲和蟲卵,在攝氏零下二十度的環境中是可以被消滅的,所以如果你買的是傳統市場冷藏的肉,請先冷凍四天後再餵貓吃,因為冷凍一天後才會進入冷凍狀態。
魚肉也是同樣用零下二十度凍三天可以殺死大部分的寄生蟲和蟲卵。
如果你認為冷凍只是殺死大部分的寄生蟲和蟲卵,不是全部,而想要幫貓驅蟲,我認為應該是要先做基本的糞檢,確定有沒有蟲,再決定要不要驅。
如果你認為糞檢無法檢查到所有寄生蟲,而還是認為要吃驅蟲藥,請選擇對貓身體無害的驅蟲藥,你的獸醫會給你建議。
因如果你認為台灣肉商的冷凍設備不值得信任,那就不要吃他們賣的肉。
如果你認為家用冰箱的冷凍庫無法達到攝氏零下二十度以殺死寄生蟲,那就不要餵貓吃生肉。畢竟你的貓吃什麼食物,跟我一點利益關係都沒有。
但是請不要自動自發的認為吃生食的貓就要定期驅蟲,甚至連先做個糞檢都沒有必要,驅就是了。請正視一個事實:驅蟲藥並不是營養品。如同這篇文章所寫,有的驅蟲藥是安全的,有的是會有副作用。如果你把驅蟲藥當成保養品固定餵貓吃,至少要先確定成分是安全不會有副作用的。
我從來沒有傳達過吃生食要定期驅蟲這個概念,我所接觸的生食資訊也從來沒有傳遞過如此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