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生食的科學

THE SCIENCE OF RAW PET FOOD

寵物生食的科學

April 11, 2017

Plear Littlefield

原文刊出日期:2017年4月11日

作者:Plear Littlefield

原文出處連結:https://therawfeedingcommunity.com/2017/04/11/the-science-of-raw-pet-food/

反對生食者最常使用的論點是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生食安全而且有效,以說服寵物主人不要餵生食。沒錯,的確是沒有足夠的臨床研究在比較生食和乾飼料,但是當生食被拿來餵我們的狗、貓、貂和其他肉食寵物時,我不認為沒有證據可以支持生食比乾飼料更好更安全。

可惜的是有眾多的邏輯謬誤和錯誤資訊,存在很多生食資料中,讓生食的正當性被進一步減損。本文重點在於找出目前存在的科學證據,證明生食的優點。

寵物乾飼料的實質缺點

首先我們得了解為何主人選擇餵生食,取代乾飼料。儘管餵生食比較花時間、比較不方便,而且比較貴,但是選擇餵生食的主人卻每天都在增加。為什麼?

絕大部分選擇停止餵乾飼料的主人,是因為不相信寵物食品公司有把寵物利益列入考量。有證據可以合理化如此的不信任:數不清的寵物食品 – 即使號稱具有「品質更好」的配方 – 都被發現含有包裝上沒有列出的食材(註1、2、3、4、5、6),含量無法接受的有害細菌(註7)、霉菌毒素(註8、9、10)、安樂死藥劑(註11、12),以及其他污染物質,結果是對寵物健康造成實質傷害,甚至死亡。

即使沒有受到污染,乾飼料還是有很多缺點。食物中的水分對狗、貓和貂的排泄健康非常重要。乾飼料水分很低,提高尿中的草酸鹽和鈣的排泄率(註14、15),貓、狗和貂得到自發性下泌尿道疾病的機率因而提高(註16)。市面上很多乾飼料含有很高的碳水化合物,提高貓狗尿液結石(註18)和過度肥胖(註19)的風險。

乾飼料的製造過程使用到高溫,包括消毒殺菌、擠壓射出成型、烹煮和烘烤。已有研究證明高溫處理和擠壓射出成型會對食物養分造成負面影響,除了延長保存期限以外(註20、21、22)。和生肉比較起來,經過擠壓而射出成型的乾飼料含有的氨基酸少很多,例如離胺酸、甘氨酸、牛磺酸、精胺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肌酸(註23、24、25)。

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影響是梅拉德反應,那是一種當食材被暴露在高溫時,氨基酸和糖量降低之間的化學反應,造成氨基酸無法被用來新陳代謝。這個反應發生在高溫處理食材的過程中,商業食品中的許多氨基酸因此面臨沒有達到最低攝取量的風險(註27、27),而且可能含有梅拉德反應終端物(MRPs)以及最終糖化蛋白(AGEs)(註28)。

梅拉德反應終端物(MRPs)以及最終糖化蛋白(AGEs)和許多健康問題之間有關連,包括食物過敏、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心臟病以及腎臟功能受損,而且並非僅限於這些疾病,這些問題除了會發生在人類身上以外(註29、30、31、32),也會發生在其他動物身上,例如貓和狗(註33、34)。提高攝取這些終端產物被認為會對消化道微生物菌叢造成負面影響(註35),也會對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註36),和其他養分,包括鎂(註37)、磷(註38)、鈣(註39)、和鐵(註40)造成負面影響。再者,高量的最終糖化蛋白也跟肝臟發炎有關(註41、42、43)。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美國飼料管理協會(AAFCO)和歐洲寵物食品業聯盟(FEDIAF)決定商業寵物食品配方中「完整且均衡」的養分數據,以達到寵物最低的生理需求。然而這些數據的可靠性以及準確性,已經引起實質的關切。

NRC預估的最低蛋白質和氨基酸數據,是使用未加工而且很容易消化的食材計算而得。但是這些生物利用率預估值,無法確保有符合最低生理需求,因為製造商業食品時會用到高溫、比較不易消化的食材、以及延長保存期限。仔細研究NRC、AAFCO和FEDIAF計算的生物利用率預估值後,發現這些數字「參考資料不足、沒有引用科學研究,而且缺乏科學誠信」(註44)。這些問題在超過十年前就被提出(註45),但還沒有被認真看待。

基於這些理由,而去推論寵物常見的「自發性」疾病,其實歸因於商業寵物食品,並非沒有道理。考量到商業寵物食品往往是狗貓貂等的唯一營養來源,我們不應該忽視乾飼料的養分生物利用率和氨基酸,對長期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

生食的好處

我們都知道對人類而言,新鮮完整的食物基本上比加工食品營養,吃加工食品雖然並非壞事,但完全依賴加工食品,以作為唯一的營養來源並不是好事。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相同的思維不能套用在我們的寵物身上。

我們都知道和商業寵物食品比較起來,生肉含有的氨基酸高出很多(註46、47、48、49)。研究顯示許多必要以及半必要氨基酸,攝取高出最低建議量是有好處的(註50、51、52)。相較於高度加工食品,完整、新鮮、處理手續降到最低的食物含有較多酵素、好菌、有益處的植物營養素、抗氧化物、脂肪酸和更多的其他。

基於這個理由,營養科學研究越來越強調的是食物,而不是個別單一營養素(註55),和合成或是補充以強化的食品比較起來,直接攝取完整食物的養分會比較健康。

和擠壓射出成型的乾飼料比起來,研究顯示生食對狗(註56)、對貓(57)和貂(註58)有比較高的養分消化率。最近的研究還顯示生食可以促進狗體內較健康的腸胃道微生物群(註59、60)。生食中會影響養分吸收的食材很少(註61、62)。

消化率提高和更好的養分,帶來的是整體健康的改善;不止是動物的身體健康改善而已,行為和智力健康也變好了。這些改變在人(註63)和狗(註64、65、66)身上都可以看到。

也有證據顯示吃帶骨生肉的動物口腔健康有很大的改善(註67)。

生肉並不等於危險

目前有許多生肉研究把重點放在營養不均衡(註68、69、70、71)。有些人引用這些研究為證據,暗示生肉很難或是不可能達到營養均衡。然而,生肉要達到營養均衡簡單無比。生肉的資訊量持續在成長增加,每個人都可容易獲得生肉資料,只要有網路、時間和耐心,就可以研究生食的需求。

營養不均衡可能導致的後果不能被輕忽,而且懷疑是否每一個寵物主人都會投入必要的努力去研究、平衡和提供良好的自製食(註71、72)是應該的。但是因此而認為沒有主人具備能力去研究和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以及所有的生肉餐都是營養不均衡,是錯誤的想法。

主人如果無法自己準備營養均衡的生肉餐,可以選擇根據AAFCO、NRC和FEDIAF標準而製做的商業生食,也有一些獸醫和其他專家設計的自製生食食譜(註73、74),還有通過活體餵養實驗,被認為符合「黃金準則」的生食可供選擇(註75)。

生肉餐另一個主要的顧慮是可能含有病原有機體,例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或其他體內寄生蟲。有好幾個研究在比較吃乾飼料和吃生肉的狗糞便中的沙門氏菌數量。其中一個研究給十六隻狗吃下受污染的生肉餐,當中七隻在吃下食物後大便出現沙門氏菌,時間最長的是七天;這些狗都沒有出現生病的症狀(註76)。另一個研究發現和吃其他食物比較起來,吃生肉的狗比較有可能大便中有沙門氏菌(註77)。另一個研究則是發現吃生肉的狗當中,有30%糞便中有沙門氏菌(註78)。

但是,在沒有吃生肉的狗當中,糞便出現沙門氏菌的機率最高是36%(註79),顯示並不是只有吃生肉大便才會有沙門氏菌。再者,糞便中有沙門氏菌並不代表沙門氏菌的風險較高,而是表示動物成功的把沙門氏菌排出體外,沒有出現病狀。沙門氏菌居住在肉食動物體內並且被排出體外,如同正常的非病原細菌般,是已知的肉食動物特色(註80)。

其他研究發現商業生肉中含有病原體微生物。其中一個研究發現在六十個商業生食產品中,有7%含有沙門氏菌(註81)。另一個研究分析了240個商業生食樣本,以及48個加工食品(24個乾飼料,24個罐頭);大約6%的樣本含有沙門氏菌(全都是生肉產品),53%含有大腸桿菌(生肉和加工食品都有)(註82)。

生肉並不是唯一含有病菌的產品。乾飼料(註83)和狗點心(註84、85)也含有沙門氏菌和其他有害病原體。有許多資料記錄人類是從寵物乾飼料和罐頭感染到沙門氏菌(註86)。

減少寄生蟲風險的方式包括餵食前冷凍生肉、不要餵胃和腸,不要吃冷凍無法殺死寄生蟲的肉(例如北極熊或是海象)。

狗、貓和貂身體具備處理食物中較多細菌的能力(註87),所以比較需要擔心沙門氏菌風險的是人類,而不是家中寵物。安全衛生的處理生肉,不管是人吃還是動物吃,可以大大降低沙門氏菌的風險。

處理寵物大便時也要注意,以預防污染。這一點當然不是僅限於吃生肉的寵物,吃其他食物的動物也適用。不過吃生肉的動物糞便要小心處理,主人應該考量任何潛在風險。如果家中有小孩、老人或免疫系統減弱的成員,或是吃生肉的寵物免疫系統減弱,以及/或者消化道有細菌過多的病史,在處理動物糞便時都要格外小心。

結論

對一般寵物主人而言乾飼料方便又不貴,然而卻有越來越多的主人在選擇寵物食物時,考量的不僅是方便不貴而已。越來越多的寵物被視為家中的一分子,寵物健康和長壽變成前所未有的重要。

因此選擇餵生食的主人持續在增加,不管有沒有得到獸醫的支持。許多寵物主人說他們不是很信任獸醫,不僅是在營養方面而已,而是一般而言(註88)。把專業獸醫和餵生食的主人之間的歧見連結起來,我們可以說如此的不信任其實都是為了動物好。

獸醫界本身也有分歧的意見。有強烈反對生食的獸醫(註89),但也有積極向主人推荐生食而且獲得良好成效的獸醫(註90)。許多專業獸醫承認他們沒有良好的自製食或生食教育(註91、92),或覺得推荐生食負有責任,如果主人沒有注意衛生或是沒有確認餵的是均衡的生食,因此可以理解許多獸醫不放心推荐生食。

關於如何確定生食是均衡且安全這一塊,獸醫和其他寵物專業照顧者與其抱著嚴格的態度反對生食,不如鼓勵大家提供更多根據事實的證據給主人參考,以便確定自己餵的是均衡安全的食物。

本文作者Plear Littlefield是網站The Raw Feeding Community(生肉社區)的成立者,在臉書也有一個同名的不公開社團,目前成員接近六萬人。Littlefield很年輕,從她的網站看起來還是一個大學生,就讀德州大學主修生物。這篇文章是我讀過引用最多研究報告的生食文章,很佩服這麼年輕的她有如此的熱忱與專注,連獸醫凱倫.貝克(Karen Baker)都有轉貼這篇文章。我讀大學時每天只想趕快下課回家睡覺。

本文譯者謝凱特,譯有「你的貓」一書。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養貓三十年。大約2011年開始餵生食。興趣是讀英文小說和貓生食相關知識。

PS:這篇文章在新浪部落格的原始刊出日大約是2018年1月

譯者補充:

六年多前我開始自製生食時,台灣沒有任何商業生食品牌,現在至少有四家以上,而且從一開始的苦哈哈只能在網路上賣以節省成本,到現在至少有兩家商生可以在實體店舖買到。雖然絕大多數的貓狗主人依然停留在餵乾飼料的思維,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主人瞭解到食物中水分對貓的重要,吃食物原形的重要,而開始餵罐頭和生食。你看那一家賣貓狗罐頭的店,光是賣罐頭就分店一間接一間的開,而且都是開在店面租金昻貴的台北市和新北市,讓人不禁猜測罐頭的利潤到底有多高,高到可以租昻貴店面,高到只要自己賣不給別人賣。也對,有這麼多的利潤為何要分別人,當然是自己獨賺比較好。但是,與其買很貴的罐頭,不如買商生。因為那些很貴的罐頭,沒有任何一間有把使用的食材比例列出來,因為根據規定可以不用列,這是什麼鳥規定?我因此高度懷疑是使用了很多便宜的內臟肉,不然哪來的高利潤?反觀商生,至少有兩家我相信是使用80%去骨肉+10%骨頭+10%肝臟的原則在製造,使用的真正肌肉遠遠高於昻貴的主食罐,為什麼要捨商生而去買比商生貴的內臟肉超多的主罐?沒錯,我是在替台灣品牌商生說話,但這不是業配文,信不信由你。

但是我餵商生嗎?當然不,因為我自己買比商生更好的食材做生肉餐,算下來成本還比商生低,我當然不餵商生,說到底還是自製最好,你以為我當初捲起袖子自製生食時,沒有想到這些嗎?我有這麼呆嗎?

謝安安和謝靜靜祝大家週末愉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