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2015年12月13日
原始刊出日:2014年11月8日
作者:獸醫 Lyn Thomson, BVSc DipHom(BVSc= Bachelor of Veterinary Science獸醫學士,英國學制縮寫)
原文出處連結:
http://feline-nutrition.org/answers/answers-kittens-go-through-teething-too
問:
我最近會接兩隻幼貓回來養,打算餵生肉,但我應該等到小貓年紀大一點,恆齒長出來後才開始餵帶骨生肉嗎?乳齒咬得動雞翅膀或雞脖子嗎?
答:
我們經常被問到幼貓的特別飲食需求。理想作法是貓一斷奶就開始吃生肉。貓帶回家後,我們建議立刻餵帶骨生肉。越早開始啃帶骨肉越好,這樣會比日後才開始轉換容易。生的帶骨肉提供自然的、好消化的鈣質來源。和鈣營養品相比,生骨的鈣容易消化四倍。生肉中的高磷含量,需要大量的鈣去加以平衡,而大自然已經做了完美平衡。帶骨生肉提供鈣磷完美組合 – 不需要去猜測計算。吃份量適當的帶骨生肉,小貓會從中攝取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多餘的會排出體外。
譯註:依照模擬獵物比例餵食,鈣磷比例都會在正確範圍值內。模擬獵物比例是80—83%去骨肉 + 7—10%骨頭 + 10%分泌腺體內臟。
帶骨生肉同時還提供少量軟骨、骨髓和礦物質,都是健康發育的必需品。帶骨生肉提供大量的粗糙物質,為腸胃道帶來極佳的潔淨功能,可以定期清空肛門腺。
帶骨生肉對健康的牙齒和牙齦也是不可或缺的。分離撕裂肉骨的過程,可以按摩牙齒和牙齦、清除食物殘渣、預防牙結石形成,按摩牙齦在換牙期尤其重要。許多吃乾飼料的小貓,四五個月大時會經歷不舒服的換牙期,因為新牙要長出來而牙齦紅腫發炎,造成貓看到什麼都要啃。啃咬生骨肉幫助移除乳牙,讓恆齒可以順利的長出來。這個時期的小貓需要的是帶骨生肉,以便舒服的迎接新牙。
幼貓約在四到五週大時長乳牙,可以開始吃軟的生肉和碎骨。幼貓應該每天都吃帶骨生肉,最好是一斷奶就開始吃。這是一個訓練過程。幼貓開始吃了以後,母貓會把剩餘的吃完。幼貓適合體型較小的動物的骨頭,或是雞脖子和雞翅。
譯註:注意,骨頭只要佔食物總分量的十分之一就好;有些體型較大的貓可能需要吃多一點的骨頭,主人要仔細觀察。
記得要給肉多的骨頭,這樣營養才會均衡。不要餵煮過的骨頭,因為容易斷裂而對腸胃道造成刺激。
本文作者Dr. Lyn Thomson畢業於英國的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目前在澳亞大學(Australasian College)研讀營養與環境醫學(Nutri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在符合物種的營養學方面,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提倡者。她目前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執業,同時也經營Raw Essential生食商店,目前已經有八個零售點,提供貓狗各式各樣的生食選擇。
本文譯者謝凱特,譯有「你的貓」一書。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養貓三十年。大約2011年開始餵生食。興趣是讀英文小說和貓生食相關知識。
PS:這篇文章在新浪部落格的原始刊出日大約是2016年5月

譯者2022年4月補充:
幾年前帶回兩隻幼貓,一開始是餵肉泥,後來嘗試餵帶骨肉之後兩貓都很喜歡。 吃帶骨生肉的小貓的確如文章所寫,沒有出現很愛咬東西的不舒服換牙期。但是幾年後我還是放棄了餵整塊帶骨肉,理由如下:
有一隻貓啃雞翅膀時,碎骨卡在牙縫,貓很不舒服,不過幾分鐘後碎骨有掉出來。如果沒有掉出來,我無法想像帶去就醫時專業人士的反應。
有一隻貓啃帶骨肉時,只把肉吃掉,骨頭沒啃,精心計算的含骨量完全破功。
有一隻貓啃帶骨肉,但泌尿道發炎血尿,因為骨頭吃太多,造成太多或是太大塊的結晶,刮傷泌尿道。這隻貓的體質應該要吃低於10%的含骨量。
有三隻貓啃帶骨肉,但還是有牙結石。
因為以上的狀況,我放棄帶骨肉,只給大塊的去骨肉,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