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2016年8月13日
原始刊出日:2016年8月13日
作者:獸醫基勒摩.迪亞茲(Guillermo Diaz, MV)
原文出處連結:
http://feline-nutrition.org/answers/answers-what-dry-food-does-to-your-cats-gut
問:
我想幫我的貓轉吃生肉,不過目前我還是餵她吃乾飼料。我發現她蠻常嘔吐的,而且大多是在吃完後沒多久就吐了。為什麼吃乾飼料會吐出來?而且吐出來的飼料狀態也沒有什麼改變。
答:
「為什麼我的貓會吐」是獸醫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當貓吃到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時,嘔吐是保護自身的第一道機制。在本文當中,我會用「嘔吐」形容不同的嘔吐狀況,不管吐出來的食物是否已消化。貓的腸胃道蠻短的,加上有力的腹部肌肉,以及細膩且精準的交感神經系統,可以偵測到有害物質的存在,並且促使貓把有害物質吐出來。
貓是絕對肉食動物,身體是為了有效率的攝取、消化和吸收動物蛋白質以及脂肪而設計。貓有剪刀狀的牙齒,可以用來撕咬肉和啃骨頭。貓的牙齒無法處理小小顆粒狀的食物,所以貓吃乾飼料時大多是原封不動的吞下去。
乾飼料中的水分極低,平均大約是百分之五到十,所以顆粒狀的乾飼料被貓吞下去之後,會吸收口水和胃液,以便進行消化。但是吸了水分之後的乾飼料體積會膨脹數倍,超過胃部空間的容納能力,胃壁以及其中的神經纖維被撐大。如此的狀況對腦中的延髓(延腦)發出求救訊號,嘔吐反射中樞做出回應,導致貓做出我們都曾經見過的反應:貓開始發出奇怪的聲音,乾嘔,然後吐出幾分鐘前吃下去的食物,也就是我們在地板上發現的條狀物,濕濕的乾飼料。貓的腸胃道傳送出的訊息是:「這是我無法消化的食物」。這是乾飼料對貓的腸胃道所造成的影響之一,是一種身體機制的反應。
貓嘔吐不是正常狀況,是身體不對勁的警訊。嘔吐是許多疾病的症狀;所以你必須帶貓就醫檢查,以排除生病的可能。以下是貓嘔吐的其中一些原因:
- 食物不耐
- 食物過敏
- 急性或慢性胃炎
- 肝臟疾病
- 胰臟炎
- 尿毒症
- 受傷
- 藥物和化學物品
- 中毒
- 腎功能不全
乾飼料也會影響免疫系統。許多貓對乾飼料過敏,造成貓長期出現斷續的嘔吐狀況。如果貓看起來是健康的,體重正常,沒有病態而且活力正常,只是偶爾會嘔吐,應該把食物過敏列入考量。不管是身體機制反應的嘔吐,還是免疫系統對過敏物質反應的嘔吐,都會對貓的胃壁健全造成破壞。
來看一下胃的結構,從最外層到最內層。
- 漿膜層:胃壁的表層,延伸到腸胃道
- 肌層:平滑的肌肉纖維,分布在胃和腸。肌層讓腸胃道可以蠕動收縮,促進消化。
- 粘膜下層:消化腺和血液供應位於這一層
- 粘膜:分子消化進行的內層。結構類似手指或絨毛,被上皮細胞所覆蓋。
身體機制和免疫反應對粘膜造成破壞,細膩的關卡因此而瓦解,讓還沒有消化的養分,例如蛋白質,以及許多來自食物的添加物和防腐劑,和來自胃和食物的細菌,進入血管,並且全部變成過敏原。免疫系統偵測到這些完整的、尚未被消化的分子,對食物中的過敏原做出過敏反應。(註1)
大腸粘膜是一道很有效率的關卡,限制大分子被吸收。在粘膜第一次接觸到過敏原後,出現局部的免疫反應。這個發炎反應會減少過敏原被吸收,但是如果有害的刺激物抗拒這個反應,發炎的範圍會擴大,甚至遍及全身。當腸胃道發炎而且沒有加以治療時,吸收率會提高,因為粘膜的血管擴張,更多的過敏原被吃下去,展開一個惡性循環。當這種循環存在體內時,第一個臨床反應往往是嘔吐,有時候嘔吐物中有血。接著而來的症狀可能是腹瀉/軟便、厭食、皮膚搔癢、掉毛、不安、過度舔毛,以及續發型的皮膚感染。(註2&3)
如果小腸也被牽連,腹瀉的典型狀況是糞便量多、身體狀況不佳以及體重減輕。許多腸胃道慢性發炎的貓,會在有壓力的事件發生時才出現腹瀉狀況,例如懷孕、分娩或是環境改變。(註4)
終止這個惡性循環最有效率的作法,是停止餵貓不適合的食物,給貓吃天然的生肉餐。別忘了,腸胃道有極大的修復力,可以迅速修復內壁細胞,速度比身體其他組織的修復力還要快。就讓造物主來修復這個惡性循環吧!
本文作者(獸醫)Dr. Guillermo Diza畢業於秘魯利馬的 Universidad Mayor de San Marcos。他目前在利馬執業,同時提供許多當地的動物救援組織獸醫服務。
本文譯者謝凱特,譯有「你的貓」一書。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養貓三十年。大約2011年開始餵生食。興趣是讀英文小說和貓生食相關知識。
PS本文在新浪部落格刊出的日期大約是2016年10月
PS要看文章的註請點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