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製貓生食肉類變化邏輯

貓科營養的改版食譜是我比較常用的自製貓生肉餐食譜

原版食譜食材如下:

清雞排    2公斤

心    400公克

肝    200公克

改版食譜食材如下:

帶骨雞肉        1公斤

去骨雞腿肉    500克

去骨雞胸肉    500克

心                    400克

肝                    200克

營養品的部份請見另一篇文章:貓科營養FN食譜原文

根據我的不負責任觀察所得,一隻雞的胸肉重量大約是在300-330克之間;兩隻去骨雞腿的重量大約是介於350到420克之間;從比例看來,一隻雞的胸和腿肉大約各佔了一半,所以我才選擇腿肉和胸肉各佔500公克的搭配。

改版食譜在做不同種類的肉品變化時,我的作法是這樣子的:

一公斤的帶骨全雞,可以使用其他家禽來替代,例如一公斤的帶骨全鴨或鵪鶉。或是700公克的帶骨全雞+200公克左右的鵪鶉,等等。每隻貓的習性不一樣,如何調整搭配要看主人對貓的瞭解而定。要注意的是櫻桃鴨比較肥,使用鴨肉時要取下脂肪或鴨皮。取走多少就要根據經驗判斷了。如果你怕鴨肉脂肪太多,但又不知道如何拿捏,或許用個一或二百克的帶骨全鴨就好,也可以乾脆不要用帶骨全鴨,改用帶骨鵪鶉。到目前為止,自製生肉餐我買的帶骨肉都是家禽,因為大新TS108絞肉機只絞得動家禽骨頭。

就我自己使用的經驗與心得,我覺得一隻去頭去脖子去腳的帶骨全雞,含骨量大約是30%;沒有去頭去脖子去腳的帶骨全雞,我會把含骨量抓在35%。雞的二節翅或三節翅,含骨量我會抓35%;雞的帶骨翅小腿,如果是黑羽土雞,我會抓35%,因為黑羽的骨頭比較粗;其他雞的帶骨翅小腿我會抓30%。鵪鶉骨多肉少,我會抓35%。帶骨櫻桃鴨腿我自己把骨肉分離,實測的數字含骨量約20%。其他的肉我就沒有經驗了。

500公克的去骨雞腿肉,可用其他家禽的去骨腿肉來替代,例如去骨鴨腿肉或是火雞腿肉。脂肪比較多的肉,不管是什麼肉,也可以歸在此類。例如有一層脂肪的鴨胸肉可歸為此類。去骨棒棒腿當然也歸為此類。

帶替腿肉的部分,除了以上火雞腿和鴨胸以外,我還用過豬肉。豬肉我買的是信功豬肉。基本上餵生的豬肉有兩個風險,偽狂犬病和旋毛蟲。這兩種病台灣都有,雖然好像病例並不多。如果不放心餵生豬肉,有兩個解決方式。一是跟你信任的肉商買肉,這是我的作法,目前我只敢買信功的豬肉餵貓生吃。另一個解決方式就是不要餵生豬肉(我好像在說廢話)。

500公克的去骨雞胸肉,可以用任何脂肪少的去骨肉替代。沒有脂肪的鴨胸肉歸為此類,火雞胸和鴕鳥肉也屬於此類。

這份改版食譜的帶骨量計算如下:

全雞含骨量大約30%

一公斤全雞1,000 x 30% = 300公克

食譜總重量:

2000克骨&肉 + 400克心 + 200克肝 + 240克水 + 80克蛋黃 = 2,920公克

300公克骨 除以 2,920公克食譜總重量 = 10.27%

這份貓科營養改版食譜的含骨量大約是10.27%

如果你的貓吃這份食譜會便秘,表示骨頭太多,要降低帶骨肉用量。例如從原本的1000公克,調低成900、800或700公克,去骨肉的比例當然要相對提高。用900克的帶骨肉,做出來的含骨量大約是9%,用800克大約8%,依此類推,抓大約的含骨量並不難。

如果你的貓吃了這份10%帶骨量的生肉餐之後軟便,你可以提高帶骨肉的比例。如果你剛做好一份,貓吃了軟便,那可以再做一份骨頭較多的食譜加進去,以提高帶骨量。替代作法有很多種,這裏只是舉一個例子,重點是提高食譜的帶骨量。

以下是我家貓的大便照片。我是在美國一個貓狗生肉討論區看到觀察大便以決定骨量的說法。我覺得用這個方式來判斷骨量是否適合你的貓比較方便。例如我有三隻吃帶骨肉的貓,其中一隻只要一餐沒有吃到骨頭就會軟便,另外兩隻卻不會。我固定每餐餵她吃骨頭,她的大便就很正常。有時候她肚子不是很餓,把去骨肉吃完留下帶骨肉沒吃,結果就是軟便,屢試不爽。。

這種顏色的大便表示骨量太高,要降低。

這種顏色的大便是正常的

但是,大便顏色正常,有可能含骨量對貓還是太多。例如我有一隻女生貓謝正妹,我都餵大約8.5%含骨量的帶骨食譜,她的大便都很正常。謝正妹夏天大概一天半小便一次,冬天大概一天一次。她的砂盤放在浴室。有一次我進浴室時,她突然進來上廁所。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養她多年,她從來沒有在我面前上過廁所,所以我就觀察一下,發現她小便好用力,好久才尿出一小泡。那天謝正妹反常的尿了二次,量都少於平常。我突然意識到8.5%的含骨量對她來說太多,因為骨頭有無法消化的礦物質,太多也會形成結晶,造成排尿困難。

當天晚餐我立刻把食物改成單純的雞肉罐頭,有加多一點的水,希望水份把結晶沖出來。隔天我改成使用蛋殼鈣的去骨食譜,也有多加一點水。大概一天後謝正妹用力小便的狀況就好了一半以上。過了兩天就全好了。但是保險起見,我還是繼續餵了大概一週的無骨食譜。確定症狀完全解除後,我把帶骨食譜含骨量降到7%,而且因為她當時年紀大概九歲,所以我同時把她的食物改成一半帶骨搭配一半去骨。年紀大的貓改吃去骨,可以降低消化負擔,也可以降低磷攝取量,減輕腎臟過瀘負擔。

另外順便寫一些膽固醇的問題,因為聽過幾次生食貓血檢,膽固醇太高,被要求減肥。

根據我查到的資料,膽固醇是由以下四者組合而成:

高密度脂蛋白,簡稱HDL,另一名稱是高密度膽固醇

低度度脂肪蛋,英文簡稱LDL,另一名稱是低密度膽固醇

極低密度脂蛋白,英文簡稱VLDL

乳糜粒 Chylomicron

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約含50%的脂質和50%的蛋白質;不但可以把血液中游離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還可把體內周邊組織中,多餘的膽固醇也一併運回肝臟代謝。是血液裡的清道夫,可以保持血管暢通,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負責把肝臟中的膽固醇運送至身體各周邊組織。其所含的脂質約占 80%,極易在血管壁上沉積,生成斑塊,使血管變厚、缺乏彈性及硬化,導致血管內部狹窄。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與猝死的機率會上升。

假設有一隻貓的總膽固醇是242mg/DL,超出所謂的標準值,加驗高/低密度膽固醇的個別含量,得到的結果如下:

高密度(好)膽固醇115mg/DL

低密度(壞)膽固醇15mg/DL

就人類而言,高密度膽固醇越高越好;難道,對貓而言不是如此?而根據以上好/壞膽固醇的功能與解釋,這隻貓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嗎?

所以如果你的貓膽固醇超標,請加驗高/低密度膽固醇的個別數字,並且請獸醫提出專業解釋,那是主人付費應該得到的服務。

本文作者謝凱特,譯有「你的貓」一書。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養貓三十年。大約2011年開始餵生食。目前有十隻貓,全都吃模擬獵物比例生食。

註:這篇文章在我的新浪部落格的原始刊出日是2017年5月26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